海马脑力家网

标题: NLP“弹性的行为”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shuiblue    时间: 2018-2-23 20:59
标题: NLP“弹性的行为”
  ◎ 有效沟通者的特质,称为NLP智慧的四根柱子:
# t; W' W/ c  k   ◇ 第四根柱子:是行为的“弹性”。(Behavioural Flexility)
1 s/ y- G5 Y5 z: }3 b5 H% d   即拥有许多“举动”的取舍。你有的挑选性越高,你的胜利率也越高。
% _5 J9 J2 @6 E" u% e: f7 W   当你从感官得来的回馈告知你,你不能得到你要的,你就改变行动。连续转变所做的事件,直到获得所要的成果。
. F4 S1 d# m, w7 d( ]' x! S   这听起来简略甚至是显明的但有多少次咱们所做的,与这恰好相反?人们经常不会改变,只是持续做着更多雷同的事情。这会呈现很多结果,但都不是你所要的。5 @" G! S# w+ I2 s* L2 d* }4 K: D
  在人际关系上你有没有过这种经验,就是当你与你的搭档争吵时,你已经明知你们之间已有一个大洞,但你还仿佛忍不住地猛挖。
+ s  ]5 U/ r' O; U1 q& N8 _  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,想跟别人谈一谈,却怎么也都说不出来?一旦发明相似的阻碍,就换另外一种方式去谈,只有有你做不到的事情,就有你无奈解答的答复。或者,我们能够用更基础的方式来陈说沟通准则:如果你的做法无法取得预设的结果,就换另一种方式去尝试。
( q: k  V* T2 ~9 e, C* f. i   如果你已经确已证实采取的方法行不通,用新的方法是比拟好的策略。固然这些原则听起来无比容易,却有许多人一次又一次受限于一两种技巧。, c4 l1 ~4 d0 ?; z. g9 U
  NLP倡议固定你的结果,使用你力不胜任的所有变通的方式来朝着结果进行。这对你所要的任何结果都是有效。对你要如何达成你结果领有的越多越好的抉择,使用你的感官作为回馈来让你晓得,什么让你更濒临或更阔别结果。假如你所做的事情没有作用,就做别的事情。% Y2 s% a' |/ e: {5 v- u% X+ \
  在教练过程,教练者要领导被教练者坚持行为的弹性,自己也要留神保持行为的弹性。
' i2 K% \$ }7 w   ◇ “弹性”的应用 ?* `) A  h6 k" |6 ~/ B- A. K
  “保持己见的人,如同破于水中,豢养心中的鳄鱼。”…布来克
& q, [( B- T  |3 r: M0 z: o   “善为士者不武,善战者不怒,善战敌者不与,冥想技巧,善用人者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。” ……老子
. k$ N1 P8 T, T: I# b   “环境不会改变,解决之道便是‘改变自己’。”…梭罗( W; ~- F; J' ~1 Q8 C5 I, t
  “弹性”是一流的沟通者所必备的,有“弹性”的沟通者能充份尊敬别人的见解,适度且一直地改变本人观点,以迄达成目的。
( S' ^: E" C5 a0 ^) d5 D; `   一个不肯变动自己沟通模式的人,会发现自己就正处于那种危险环境里。如果你处置事情只有一种办法,一种策略,那就有如车子只有一个速度档,没什么用处。( w- L3 M0 f& E/ A1 P" `
  防止应用“确定的字眼”来压服别人接收你的观点,免得造成抗拒。在这世界里不永远抗拒的人,只有固执且不具弹性的沟通者。
1 m4 Z( M9 ^/ W5 S   ◎ 另一个沟通的技能“多重观点”:(Multiple Description)4 E4 Y( b. f3 f: h
  “多重观点”是由不同观点描写统一事物的过程。在NLP的“核心思惟”,就是要对相同的事件有不同观点,予以尊重,如何认识与运用16种负面情绪。
" V/ z/ V1 F, ?3 }0 y( d& \   在一个情境里能同时占有这三种见地,就叫做“多重观点”。这“多重观点”每一种都主要,而好的沟通者,就是能在这三者间简易地转换。) g, H4 _; `6 Z
  拥有全体的“多种观点”,才干使人行为有智慧。它们相互是不同的,也因这些不同,增添了富饶与选择性。
( a& H# F0 k0 x+ H; E; @5 l/ \5 A   第一人称观点:; b& z: W6 {- @2 F9 d! u# r# r
  与本身联合,完整进入自己体内,自己的感触与觉知。
$ Y5 ?* r+ |, @! `9 N: X   只以自己的“观点”来认知世界。与自我的内在真实世界接触。! n" v1 a  w  W
  回忆一下你某次,十分明白地觉察到自己的思维与信心,而不在意别人的存在,无论这时你想的是什么,你都是在教训第一的情形。4 p( r7 @" {2 P3 v0 Z" _" j( U
  第二人称观点:
" |4 {0 R. N: a8 _$ {" h1 h0 S   与他人结合(看得到第一人称的表情),完全进入他人体内(显示出第二人称之肢体语言),他人的感触与觉知。
- P; v0 ~1 f  C" ]' B, V8 b   由另一人的观点来认知世界。协调或接触对方的实在性,你是以“对这件事,他们是怎么想”的方法思考。5 k2 n; a  X/ P  ]1 W; v
  如能“符合”对方的“肢体语言”,则更有助于采用他们的“观点”。由于沟通是一种互动的进程,你越能懂得对方是如何想与感到,你就越能沟通,使双方在互动中,神经语言学,各取所需。4 S0 L' S% `1 M
  第三人称观点:
' O8 j) T1 f' g2 i( b. E   置身事外的傍观者(看得到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互动),察看见证,只有影像与声音。
: p7 I) W; L  Q: W   以观察者的“观点”来认知世界。是一种能以局外人,不执着的“观点”并感怀你与他世间的关联去视察的才能。这种能力在你“卡住”时,尤其显得重要。2 [  N& V: `8 e  g& M2 \- r& _
  PS:
9 e' Q$ e3 W, s+ N   卡在第一人称观点的人,会变成自卑狂,曹博士催眠治疗强迫症实例,盲目地践踏别人的感想。! Z/ _2 S' _: z  _# P+ H
  卡在第二人称观点的人,会变成很轻易受他人影响,并以别人须要优先于自己的,而或疏忽自己好处与幸福的义士。
" \) |# U3 U3 ?   卡在第三人称观点的人,就会与真实生涯保持间隔,而无法完全地去消受性命的所有。1 h9 t4 }: ^8 L& K8 H8 E

7 T' [8 o  N: k; H7 O, G4 w3 @, p3 X; c* a# T

  C5 N6 I9 m! l4 g$ G% j7 b相关阅读:目标必须由意识和潜意识同时支持




欢迎光临 海马脑力家网 (http://bbs.haimashop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